中國的高考是最讓人矛盾的,你討厭日復一日的應試練習,又深知它的重要性,那些年披星戴月刷過的“五三”以及高考失利的抑郁,也就成為我揮之不去的陰影。
好在前些年結識我妻子后,借著互聯網的東風,我們的創業公司賺到了第一桶金,在北京也有了一處居所,但兒子上學后,我卻高興不起來,天價的學區房,白熱化的教育競爭,上個小學,都要各種拼爹拼錢拼關系,這不就是我們的人生重演嗎?
看著還小的兒子,我迫切想逃離這個“惡性循環”,換一種生活,內心真就是電影里那句:“我的孩子,我就讓他健康快樂就行了。”就這樣滿懷憧憬地,我們選擇了移居到葡萄牙,今天借此平臺,來和大家說說我這幾年的在葡生活。
記得那年我們剛剛落地里斯本,決定先找個餐廳吃點飯緩解一下舟車勞頓,沒想到被Google上的路線指引搞得一頭霧水,還沒等我們問路,一位當地小伙看出我們的為難,就熱情地過來幫我們指引,本以為溝通會費一番周折,沒想到他一口流利的英語,邊說邊帶路,很快我們就找到了目的地。不得不說葡萄牙人真的熱情、友好,英語也普遍不錯。僅憑英語就能和本地人無障礙溝通。就這樣,我們開始了在葡萄牙的生活。
我兒子上的是一個國際小學,對比國內,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學費降了一大截,每年費用大概9000歐,還不到北京國際學校的一半。最重要的是,學校采用全英文授課,開設西班牙語、葡語多語種課程。這幾年孩子的英語、葡語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,能夠流利地用葡語和他的本地朋友們一起玩耍。
和家人聊天中了解到,表姐家的孩子在北京剛上三年級,即使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,可在北京教育的大環境下,被迫也要開始無止盡的“雞娃”模式,而且周末也不停歇的周轉于各個補習班之間。
相比之下,葡萄牙人觀念里沒有所謂的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教育的大環境足夠包容、個性化,所以作為家長,我們也沒有“雞娃”的KPI壓力,對比國內家長的攀比行為,這里并不會有評定孩子好壞的標簽,每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存在。我也不由得慶幸,如果當初沒有做出這個選擇,那么表姐家孩子的現狀,就是我們的教育縮影??!
葡萄牙實施精致小班化教育,兒子的班級一共十多名學生,老師可以有足夠的精力關注到每一個學生,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上的優劣勢,更好的進行針對性的輔導。回想我們小時候的學習環境,簡直天壤之別,每個班級動輒六七十人,班主任也盡心去管好每個學生,可無奈是分身乏術。
但是令我們意外卻驚喜的是,這里的教育其實也不是想象中的“快樂教育”,學生也有很多課業要完成,想要好成績全靠自律!不過與中國不同,這里的教育不拘泥于書本,相比一成不變的“填鴨式教學”,我們發現葡萄牙老師更注重能力的培養,鼓勵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發展,學校經常有一些課題需要孩子獨立完成,對于培養孩子分析思考、主動學習、個人實踐的能力很重要,孩子在不斷探索中每天都有新收獲。
這樣的大環境下,孩子也自然養成了樂觀主動的性格,很早就自己收拾小房間、疊衣服,每天穿什么,需要買什么,想學什么也會自己選擇規劃,而且他主動要學習的事一定會堅持。
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,有次周末,帶孩子一起開車去里斯本近郊的開放沙灘,孩子看到路邊有人玩滑板,就說也要學,雖然孩子還小,但我們還是尊重他給他買了滑板,本以為孩子是一時興起,最開始練習時還總是受傷,我們看了都心疼,可是孩子卻像一個小大人,愈挫愈勇,在一次次的嘗試中,終于自己學會了滑板,我們也感慨兒子真的長大了,有時候適時放手,把權力和選擇交給孩子,或許會讓他成長更快。
另外要說的就是學校的午餐,兒子每天中午在學校吃,甚至已經開始“嫌棄”家里的飯菜!學校提供的午餐會通過嚴格安全衛生質檢,且不限于葡萄牙菜系,兼具美味,最有意思的是,兒子有一陣體重超標,學校還給專門安排“小灶”,通過計算每道菜的卡路里、蛋白質匹配孩子的成長需求,準備了營養的低卡飲食,簡直比我們做家長的還用心!
總之,葡萄牙的生活簡單、順心,當然我們也時常懷念國內的兄弟親朋,但是相比之下,我更享受當下的時光,里斯本老城的街頭午后陽光充足,穿行的有軌電車,巷尾小店咖啡飄香,一切的慵懶閑適,仿佛這里就是歸宿,我們也正準備接父母過來一起生活,期待我們精彩的人生吧。
更多移民詳情,請咨詢美歐美加移民專家400-688-2988